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依法治市> 法治动态

永川区:“四抓四着力”打造行政调解新名片

日期:2025-07-30


近年来,永川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联动机制,以行政调解为抓手,多措并举,纵深推进,着力推动民事纠纷、行政争议就地、就近、快速、闭环化解。2024年以来,全区通过行政调解化解矛盾纠纷3859件,调解成功3816件,调解成功率达98.89%。

抓组织建平台  着力编织全面多维调解网络


聚焦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打造“2+1”行政调解体系,“2”即设立区级、部门与镇(街)两级行政调解委员会,先后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交通损害赔偿、治安管理等重点领域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11个,镇(街)行政调解委员会23个,确保行政调解工作“有人干”;“1”是依托区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整合行业部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资源力量,建立健全一套集中受理、分流处置、多元化解的解纷机制,确保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干得好”。通过推动构建“2+1”模式,建立健全行政调解组织,明确行政调解职能部门,织密了一张覆盖全面的行政调解组织网络,让群众申请行政调解“触手可及”。

抓队伍夯力量  着力锻造专业过硬调解能手


▲开展专题培训

在人员选配上,推动职能部门和镇(街道)选配政治意识强、法律素养高、业务能力精的专业人员充实到行政调解员队伍中,同时,积极吸纳具有专业领域知识的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职业律师等担任兼职行政调解员。2024年以来全区共选配专职行政调解员53名,兼职行政调解员126名,逐步构建“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行政调解队伍结构。在能力培育上,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通过采取集中授课、庭审观摩、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行政调解培训,累计参训400余人次,切实推动调解员实现专业能力和专门知识“双提升”,让行政调解员真正做到“四懂” “四会”,既懂方针政策、懂法律法规、懂业务知识、懂调解技巧,又会预防、会调查、会调解、会制作调解文书。

抓机制强基础  着力筑牢规范高效调解机制


建立健全调解运行机制,出台《永川区行政调解组织规范化文书体系化建设标准》,明确全区行政调解组织规范设立“一图三表七制度”,统一了行政调解全流程标准格式文书,切实增强行政调解工作的可操作性。推进重点领域相关单位建立行政调解协调配合、宣传引导、分析研判、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持续提高我区行政调解工作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探索建立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通过构建“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实现纠纷分流、调解互认。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向标”作用,将行政调解工作成效纳入依法治区和平安永川建设考核范围,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推动各项措施见行见效。

抓服务促长效  着力打造区域特色调解品牌


▲调解群众矛盾纠纷

立足行政复议职能,紧密结合永川本地实际,精心打造“永行调·用心调”行政调解系列品牌,构建覆盖“复议前、复议中、诉前、诉中、检察监督中”的全链条闭环争议化解机制。通过构建以“永行调·用心调”为主品牌、N个子品牌组成的“1+N”品牌矩阵,充分发挥调解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并重点围绕“三个聚焦”精准发力:聚焦特色产业,依托永川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等定位优势,打造“工商业调解”“职教调解”子品牌,服务企业发展与人才保障;聚焦地域特色,基于文旅和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积极培育“文旅调解厅”“光影和解屋”等特色品牌,推动景区服务、旅游消费、版权争议等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聚焦民生热点,针对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等高频争议,创新“流动调解站”“院坝调解会”等便民形式,使行政调解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2024年以来,“永行调·用心调”系列调解品牌平台已成功化解行政争议715件,行政机关参与调解的民事纠纷与行政争议化解质效明显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