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说”普法⑦丨杯底沉淀的普法岁月
【开栏语】
“您手中的普法老物件,恰似一块块‘记忆拼图’,是拼接普法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片段!”
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和“八五”普法收官年。市司法局、市普法办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一五”到“八五”普法期间(1986年—2025年)相关资料。
即日起,市司法局、市普法办联合华龙网正式推出《老物件“说”普法》系列专题报道,回溯重庆普法四十载的光辉历程,徐徐铺展法治重庆的建设画卷,娓娓道来其间的动人故事。
本期推出《老物件“说”普法》⑦——纪念水杯
杯底沉淀的普法岁月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铜梁区双山镇陈登甲家的茶几上。他习惯性地拿起那只不锈钢水杯,放点老荫茶,冲上热水,茶香混着回忆在屋里荡开。
“一晃20年了,如今都到全民普法40周年了。” 陈登甲摩挲着水杯,指腹划过杯身“纪念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二十周年”的刻字。作为基层普法工作者,这只杯子就是他当年走村串户的“标配”,陪着他走遍双山镇的每一条田埂路,见证着法治的种子在每一个村落生根发芽。
“那时候交通不便,开车只能到村口,剩下的路全靠脚走,杯子灌满水到了地方就只剩个底儿。”陈登甲记得第一次带着水杯进村普法,恰逢两家农户为了一垄地吵得面红耳赤,他耐着性子调解完,口干舌燥地想喝水,才发现杯中水在赶路时就喝完了。村民见状,立即用清甜的井水续满水杯:“陈老师,你说的在理!”
“有时候,这水杯还是我普法的‘道具’呢。”陈登甲说笑着,每逢遇到财产继承类的纠纷,他便会指着自己的水杯打比方:“咱们法律上讲继承分配,就像这杯中茶水要倒进几个碗里,每个碗都得斟得匀匀当当,才是公平。家产怎么分,法律上也讲究个公平合理。”村民们听着这接地气的家常话,那些法理与人情,不知不觉就记在了心里。
每一场调解纠纷中,陈登甲不仅适时引入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会把晦涩难懂的条文掰成“张三李四的故事”讲给村民听,真正让村民听得懂、用得上。那些年,宪法里的权利义务、刑法中的底线红线、婚姻法的最新规定、继承法的财产分配.....都随着陈登甲那些普法故事和朴实的话语,一点点浸润到村民们的心里。
二十年间,陈登甲带着水杯调解过的纠纷数百起,成功率超九成。但更让他感到欣慰是,村民们法治意识的悄然转变。
他清晰地记得,早年下乡普法时,村民法律意识不足,因琐事抄起锄头争执斗殴是常事。而现在,一言不合就动手的人少了,主动咨询依法维权的人多了,就连养老保险、医疗报销、乡村产业等方面的惠民政策也成了热门话题。“现在大家都比以前懂法得多。”陈登甲露出满意的笑容。
如今,陈登甲虽已退休,却仍习惯每天用这只杯子泡茶。望着杯身的刻字,他总会想起那些年走过的田间地头,讲过的法理人情,以及村民们从疑惑到了然的眼神、从学法到用法的转变。
现在的双山镇,田间地头依然活跃着年轻普法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带着更丰富的宣传资料,用着更多元的传播方式,但那份“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的初心,与陈登甲和他那只水杯所承载的信念,始终一脉相承。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龙塔街道黄龙路4号 电话:023-67086186 邮编:401147
办公时间: 周一至周五,9:00-12:30,14:00-18:00(节假日、公休日除外) 主办单位:重庆市司法局
网站标识码: 5000000040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17014143号-4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25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