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当前的位置: 首页>依法治市 > 法治动态

秀山县:“监督+服务”双轮驱动 奏响法治化营商环境“强音”

日期: 2025-10-27
字体:


“以前最怕多个部门轮流上门检查,现在一次就能搞定,还能顺带咨询政策,执法人员上门更像‘送服务’。”近日,在秀山县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内,负责人李女士拿着手机展示“扫码入企”记录,对当地执法模式的转变赞不绝口。这一变化,源于该县司法局创新构建的“一体四维”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一场“监督+服务”深度融合的改革,正为当地营商环境注入法治新动能。


从“事后监督”到“体系构建”

破解基层执法碎片化困局


“传统监督多是‘事后管理’,部门间标准不一、力量分散,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秀山自治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随着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基层行政执法“监督碎片化”“方式单一化”等问题逐渐凸显。


▲秀山县司法局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消防救援局等部门开展“综合查一次”


为破解这一困境,秀山县司法局立足山区县情,制定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以构建现代化监督体系为“主体”,聚焦制度、监督、服务、数字“四个维度”,搭建起“一体四维”核心框架,开启了行政执法“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我们增挂了‘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牌子,把分散的监督力量拧成‘一股绳’。”县司法局执法监督科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明确部门监督重点,彻底解决了“多头监督、标准不一”的问题,同时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司法所,并整合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法治观察员等力量,打通了基层监督的“毛细血管”。


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四维融合”构建监督新生态


“您好!这是我们的行政执法证件,本次检查将全程记录……”在秀山县一家超市内,执法人员一边展示证件,一边开启执法记录仪,随后通过“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同步上传检查信息——这是当地推行“全过程”监督的日常场景。

据了解,秀山以“制度为谱、监督为弦、服务为韵、数字为节”,系统化推进执法监督改革:在制度筑基方面,秀山不仅设立了4家“法治护企”联系点,更创新地选聘了6名律师及企业代表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构建起“政府+社会”协同共治的监督机制,已收集到多条关于执法需求评估与非现场执法推广的宝贵建议。

制度的力量体现在精准监督的实践中。聚焦食品药品、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秀山开展了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排查问题线索;同时,创新采用“部门交叉+律所联审”模式,对315卷涉企案卷进行严格评查,在部门交叉评审的同时,委托4家律所独立评查案卷,并据此完成了171个问题的整改,显著提升了执法案卷的质量与规范性。

在严格监督的同时,服务升温成为了秀山执法工作的另一大亮点。当地组织法律服务团队主动上门,开展了200余次“法治体检”,并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等企业经营中的常见法律风险,开出了70余份精准的“法治药方”,年均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过300万元。此外,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公布了234项“一免两轻”事项清单,让普法式、说理式执法更具温度。

这一切改革的背后,离不开数字赋能提供的强大支撑。全县全面应用“执法+监督”数字平台,实现了执法活动100%全程网办,执法文书电子化率、过程信息记录率均达到100%。该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执法异常情况进行智能预警,推动监督从“人防”向“技防”升级。


从“企业跑腿”到“数据跑路”

改革成效看得见摸得着


“现在办理简易案件只要20分钟,比以前快了不少!”秀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说。据统计,改革实施以来,秀山自治县“扫码入企”率达90.59%,“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实施率达91.83%,简易案件办理时间压缩66%,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保持100%,执法案卷合格率提升至96.83%,行政复议被纠错案件为零。


▲秀山县司法局联合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开展扫码入企检查


对企业而言,改革带来的“减负感”更为直观。截至目前,当地整治涉企执法突出问题整改率100%,为企业挽回损失55.75万元;开展“综合查一次”122次,减少入企干扰200余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通过具体举措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秀山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一体四维”体系,推动“监督+服务”融合向更深层次迈进,让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乐章”更响亮、更动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