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依法治市> 法治动态

法治追光者│陈久东:脚上沾着泥土 心中装着百姓

日期:2025-07-16



【编者按】 

如果说法治是一道光,在重庆司法行政战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追寻光、靠近光到传递光,是新时代法治征途上坚定的“追光者”,在法治的光辉大道上逐梦前行。

他们坚信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与时俱进、薪火相传,奔走在弘扬法治精神、践行立法为民、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护航营商环境、强化监所安全、助力乡村振兴等第一线,关切民之所盼,守望公平正义,用汗水和热血筑牢法治重庆的基石,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将司法温情洒进千家万户。

心有所向,微光致远。市司法局开设“法治追光者”专栏,走进“追光者”的故事,探访追光而遇的动人之处,解读沐光而行的美好故事,于真实的经历中体会坚持司法为民的初心,在真诚的声音里感受守护公平正义的决心,敬请关注。

“11月25日,到聚马村调解纠纷。”

“12月24日,到三湾村走访重点管理对象。”

泛黄的笔记本里记录着陈久东这些年为群众服务的点点滴滴。

从2015年参加司法行政工作至今,重庆市城口县司法局坪坝司法所司法助理员陈久东已扎根基层10年。10年来,他那份为民办事的初心一直未变,甘之如饴地把青春和激情全部奉献给了司法行政工作。自陈久东2023年负责坪坝司法所工作以来,司法所连续两年被辖区党委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

定分止争

守护万家灯火


▲陈久东调解群众矛盾纠纷


2025年春节期间,11名农民工来到坪坝司法所,“陈同志,我们又来麻烦你了,我们给黄某干了活,几年了,他现在不仅不结清工资,连微信、电话也不回了,我们就只有指望你帮我们想想办法了。”一位70多岁的农民工说。

原来这11位农民工在2019年到2021年期间,跟随包工头黄某在四川等地务工,黄某至今仍拖欠11名农民工工资6万余元,引发群体性纠纷。陈久东通过多方查找、入户走访等方式,联系到包工头黄某,对欠薪一事与其进行交谈、听取意见。经了解,黄某家庭发生了变故,导致自身负债累累,同时在其他地方承揽的项目也未结算到工程款,因此,黄某对所拖欠的农民工工资一拖再拖。症结找到了,又如何解决呢?

陈久东凭着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为双方当事人“支招”。他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处理,现场回应农民工诉求,逐一解答他们关注的支付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及履行保障等问题。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成功让11名农民工与黄某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帮助他们申请了司法确认,依法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效力,进一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同时,针对黄某未收到工程款一事,陈久东还帮助他代书法律文书,依法诉讼维权。

10年来,陈久东参与调处辖区矛盾纠纷1000余件,年均调处疑难复杂纠纷100余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000万余元。

守正创新

传播法治声音

“尊法守法要讲法,学法懂法要用法……”这是在和群众拉家常时,陈久东经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在基层工作的10年里,陈久东早已和群众打成一片,“有法律难题就找陈同志”已成为坪坝镇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校园霸凌事件的霸凌者侵犯受霸凌者合法权益,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希望同学们既不做校园霸凌的受害者,更不做校园霸凌的施暴者。”不久前,坪坝镇初级中学里一场法治宣传活动中,陈久东语重心长地说。这天,他还邀请了刑满释放人员现身说法,其讲述自己的监狱服刑生活、认罪悔罪感悟等,让同学们提高对校园霸凌的法治意识,远离犯罪。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情况时有发生,切实加强普法宣传,为青少年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陈久东说。

普法光是发发宣传单、拍拍照肯定不行,如何提高同学们积极性,让他们参与进来,是陈久东经常思考的事情。为此,陈久东在普法方式和内容上狠下功夫,不仅邀请相关单位在校园内举办模拟法庭开展普法,还主动参与法治宣传小品、情景短剧的演绎。

“陈老师每次讲课我们都喜欢听,他讲得很接地气,我们都听得懂、记得住,而且我们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可以联系他,他会为我们及时解答。”坪坝镇初级中学一名初二的同学感叹道。


▲陈久东解答群众问题


10年来,陈久东坚持将普法宣传融入纠纷化解全过程,创新宣传模式,编写普法宣传顺口溜10余条,年均开展宣传活动2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受众超1000人次。

法理并重

筑牢平安根基

“对社区矫正对象不仅要严格落实好管理规定,更要做到安其身、暖其心、育其人、矫其行、解其难、助回归。”陈久东对记者说。

彭某某因犯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初次报到时,矫正工作负责人就给陈久东打了个“预防针”:“这个人年龄有点大,身体状况差。他住在山上,来往交通不便,管理起来存在很多困难,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彭某某常年在深山里生活,性格比较内向,对矫正有抵触情绪。为此,陈久东先把好“入矫关”,对他综合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并根据情况针对性制定矫正方案。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彭某某身体状况差、家庭经济情况困难,陈久东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积极向辖区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为其争取到了公益性岗位工作,增加收入来源,还根据彭某情形帮助他申请减免了公益劳动。之后,陈久东走访彭某某时,还会顺道买上一些生活物资送给他。

如今,彭某某已经解除社区矫正6年了,但他每年还会给陈久东打几次电话,拉拉家常,邀请陈久东去他家做客。“陈同志真的太好了,他虽然是管理者,但是他很尊重我们,从不歧视,要不是他帮助我,我可能无法顺利回归社会,我记他一辈子的恩情!”彭某某说。

在关心“特殊人群”方面,陈久东始终坚持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并重。他说,“我们要帮助他们做到不自暴、不自弃,其家人不嫌弃、不抛弃,社会不歧视、不排斥,最终实现个人自立自强、家庭团结和睦、社会平安和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