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无障碍 关怀版  |  注册  |  登录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区县传真

忠县:打造“人民调解直通车”直达民心解民忧

日期:2024-09-05


近年来,重庆市忠县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凝聚优势力量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打造便捷、高效的“人民调解直通车”,满载“情、理、法”下沉到村、组、户,争取让群众在每一起调解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上”到“下”直达纠纷现场

忠县司法局从“小切口”破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整合全县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纳入调解能手专家库。创新组建“忠县人民调解指导组”,开通“人民调解直通车”,在全县范围内指导调解,直达重大疑难纠纷调解现场。截至目前,共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26件,调解成功率100%,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420万元。


群众“点单”,“人民调解直通车”派单,通过按需接单,化解“疑难杂症”。“人民调解直通车”秉持“三不、三为、三高”的理念(对调解的案件不怕麻烦、不怕困难、不怕复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党和政府服务,打造一支素质高、效率高、群众满意度高的队伍),安排专人24小时受理基层一线求助电话,及时收集案件信息,集中研判案件风险、初步理清法律关系,迅速作出调解预案,及时调解矛盾纠纷。针对急、难、险、重案件,人民调解指导组迅速反应,指派调解能手攻坚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县级融媒体平台发布“人民调解直通车”相关信息,向公众公开“人民调解直通车”专线电话,多维度大力普及“人民调解直通车”工作内容,提升品牌影响力。当地群众对“人民调解直通车”的知晓度、信赖度、期望值越来越高,遇事先调解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


“点”到“面”凝聚优势资源

忠县司法局顺应新时代发展,整合县域优质力量,将打造“人民调解直通车”与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相结合,进一步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高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忠县司法局在“三级”调处机制的基础上,创新打造“人民调解直通车”,构建“四级”调处机制。依托29个乡镇(街道)、372个村(社区)建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自主调解风险可控的一般案件;在道路交通、医疗、电力等重点领域成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利用专业力量化解诉求较多、法律关系复杂、涉案金额较大的疑难案件;成立忠县重大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开通“人民调解直通车”的形式,及时化解全县重大建设项目、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聚焦案件多发领域,忠县司法局建立健全“诉调、警调、访调对接和“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实现调解、诉讼、行政复议高效对接。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五方”联动机制,及时化解涉及劳动争议的疑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构建起了“上下联系、左右联通、整体联动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维护社会稳定,助力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县各乡镇(街道)明确网格“矛盾前端化解、风险感知报告”的职责任务,以“融网进楼”行动为支撑,前移纠纷化解关口。突出调解融网机制,将网格员统一纳入兼职调解员队伍,小区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公司员工加入调解小组。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及时启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人民调解直通车”介入,邀请相关部门、行业专家、法律服务人员等下沉基层参与调解,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就近化解。


“深”务“实”提升队伍素质

作为调解员,既要当“和事佬”,又要当贴心人。调解结案后,调解员适时开展回访调查,采取一回访一记录形式,了解当事人对调解程序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有无新的纠纷苗头等。为打开群众“心结”,县人民调解指导组及时派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开展上门服务,实实在在为当事人化解难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


忠县司法局实施“一月一汇总、一季一分析、半年一复盘”总结机制,通过发布复盘分析报告、召开研判会、通报工作情况、举行讲座等方式,深刻剖析案件的矛盾纠纷根源,不断提升调解员的调解水平。同时,邀请乡镇(街道)调解骨干、政府法律顾问、基层调委会成员、“法律明白人”等参与复盘学习,精准发力提升专业化调解水平。近年来,全县复盘疑难典型案例3件,提出可行性建议30条。


忠县司法局每年组织“人民调解直通车”调解员业务培训,同时将“人民调解直通车”中的优质资源派驻基层,对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员进行“实战”培训,大幅提升基层调解员的能力素质。近三年调解成功率持续上升,分别为99%、99.4%、99.8% 。通过调解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的损失逐年递增,分别为9693万元、11408万元、19311万元。


忠县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力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和为民情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