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司法

秀山县司法局:“三道龙门阵”摆出和美乡村新风尚

日期: 2024-08-15
字体:

“这个事情‘摆’好了,我们还是兄弟噻。”


近日,在与黔东南接壤的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兰桥镇寨瓦村,“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成功调解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杨某俩兄弟在调解员的劝说下握手言和。这是该调解驿站建立以来成功化解的第94件纠纷案。


据了解,为切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早、化了,寨瓦村将调解驿站建到了村门口,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资源,把“说情、说理、说法”最大限度、最快速度运用到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中去。


一道“情”说出真心


“每天不忙的时候,大家喜欢来这里坐坐,摆摆龙门阵,有什么烦心事说不定就解决了。”寨瓦村一位村民说。


寨瓦村的调解队伍由县、镇人大代表、村干部、乡贤和老党员等人员组成,自“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建立起,门口的坝子就成了大家农闲时拉家常的“宝地”,调解员为了培养和村民们的感情,天天在这里倾听村民们的琐事:“他家的鸡吃了我家的菜”“我家地被你家的猪圈占了”······


无论是多么小的事,“三道龙门阵”调解员始终笑呵呵地面对,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些“小疙瘩”化为了春风细雨。这种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的工作方式,既能拉近干群关系,又能增进彼此感情,以温暖真心换得民心,“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的“热度”与“口碑”双双跃迁。


一道“理”说出公正


遇到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三道龙门阵”调解员会让当事人充分表达真实想法、释放积怨的戾气,并从当事人口中了解矛盾根源,理清思路,用讲道理的方式分析法理关系。


2023年,老李与村上合作社签订了一份涉及460亩稻田综合种养的挖机承包合同,然而合同约定的时间到了,老李却并未如期收到5万多元的尾款。这笔钱对他来说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家庭生活的保障,也是他未来继续投入农业生产的资本。老李开始多次催促,合作社却以县、镇两级财务流程缓慢为由拖欠尾款。接近年关,老李满腔怒火找到了合作社负责人,经长时间的理论,双方的情绪越发激动,言辞也愈发激烈,眼看矛盾即将升级。


“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调解员了解此事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在平缓双方激动的情绪后,开始背对背“说理”,一面向老李阐释依法维权的重要性,一面向合作社负责人说明拖欠尾款可能面临的不利后果,主动摸清双方当事人所思、所虑,经过耐心细致的调解,最终老李收到了53100元尾款。


“我们希望能通过讲道理、摆实例,做到调解结果让老百姓满意。”调解员说道。


一道“法”说出权威


“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除了常驻村上的调解员之外,镇司法所、派出所、法律顾问也常常来这里“摆摊”,以农村院坝会等形式开展法治宣传,引导村民树立“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观念。对于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镇村调解员与各方法律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分析调解思路、开展调解和普法宣传,构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驿站的调解员们都有一股不畏艰难的执拗劲。“我们不怕啃‘硬骨头’,只要能把矛盾解决好,我们宁愿把镇上的专家请下来,也不愿老百姓多跑路。”寨瓦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自建立以来,共受理调处了94件矛盾纠纷,涉及金额42.5万元,调解成功率达100%。


“矛盾不上交,纠纷就地调”俨然成为了“三道龙门阵”调解驿站的工作宗旨。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的模式,让辖区群众有了解决矛盾纠纷的好去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拓展出属于秀山县寨瓦村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