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份份定分止争的协议,一段段暖人心怀的话语,一次次付诸行动的排解调处······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定分止争,将矛盾化解在诉前,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守护者、践行公平正义的倡导者、更是“枫桥经验”的践行者。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重庆市司法局自5月起开设“一线解纷人”专栏,陆续推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人物,集中展示他们扎根基层、忠诚履职、服务群众的故事。
“调解工作要做好就必须办‘群众事’、贴‘群众心’、解‘群众难’。”这是汪昕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汪昕是黔江区濯水镇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从事调解工作10余年,先后参与了征地拆迁纠纷、工伤工亡赔偿纠纷、租赁合同纠纷、消费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医患纠纷等各类重大矛盾纠纷13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
一直以来,她始终扎根一线、恪尽职守、攻坚克难,以强有力的责任感和敬业心,为黔江区人民调解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先后获评“重庆市优秀司法所所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
“走”到群众身边去
“老百姓拿不到钱,就过不好年。”聊起2021年办过的一起农民工薪资纠纷案,汪昕仍记忆犹新。
当时正值春节前夕,大量外地农民工未拿到工资,聚集到濯水镇人民政府广场,场面一度十分紧张。
为了尽快平息纠纷,从源头上化解危机,她积极配合区政府,根据农民工提供的线索,逐一清理核实16家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并在调解过程中,针对性向施工单位普法,引导用工单位主动履行义务、理性面对劳动者维权。
最终,经过多轮调解,16家施工单位集中兑现了拖欠近100万元的工资。
“一年的辛苦钱拿到手,心里踏实了。”“感谢帮忙,这下能过个安心年了。”······面对农民工的反馈,汪昕由衷地体会到,只有真正“走”到群众身边,对他们的急难愁盼感同身受,才能把责任压得更紧、更实。
“想”到群众心坎里
“镇卫生院前面聚集了很多群众,需要尽快去协调沟通。”2023年5月,接到消息的汪昕快速赶到现场。
经过沟通,汪昕很快了解到,濯水镇一村民一家四口因误食有毒野生菌导致腹泻,后被送至镇卫生院救治,其中一名孩子不幸抢救无效死亡,孩子父亲认为院方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召集多名亲属围堵镇卫生院“讨说法”。
遇到这种情况,家属情绪不好很正常,但我们不能被情绪裹挟,而是要认真倾听家属的每一个正当诉求,回应家属每一个合理疑问。”为了让这件事得到彻底解决,汪昕从家属最关心的问题出发,先对整个案件的关键点进行细致梳理,再及时联系医学专家对事故过错责任进行专业评估。最后,在她的多轮协商调解下,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
“化解医患纠纷,就需要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综合地考虑问题,以事实本身为依据,将情、理、法融合在一起。”汪昕说,只有真正“想”到群众心坎里,以共情换真心,才能把纠纷实质性化解。
“干”到群众家门口
“老人家,你放心,儿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我会帮你跟子女好好沟通。”在日常矛盾纠纷排查过程中,汪昕发现一名腿脚不便的耄耋老人独居在一处不足20平米的瓦房里,虽有四名子女,却无一人愿意履行赡养义务,以致于老人生活得不到照料。
经过走访左邻右舍以及老人子女,汪昕一边详细了解老人子女不愿意赡养的具体原因,一边点对点对老人子女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在汪昕耐心地调解疏导下,老人与其子女就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赡养协议,老人的晚年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这只是多年来,我们坚持以‘调解+普法’模式为抓手,通过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缩影。”汪昕表示,只有真正“干”到群众家门口,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把工作做细。
此外,她还充分挖掘濯水“天理良心”诚信文化,牵头设立“天理良心”调解室,充分发挥本土调解资源优势和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道靓丽“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