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近年来,丰都县司法局不断优化公证服务举措,探索“公证+调解”工作新机制和新方法,充分发挥公证预防性司法制度的职能优势,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群众事”、贴“群众心”、解“群众难”,有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巧用“公证+调解”解民忧
“你好,我要办理遗嘱公证。”今年4月,年近80岁的秦奶奶来到丰都县公证处,要求办理遗嘱公证,指定房屋由小女儿一人继承。然而,当公证员询问房屋产权归属问题时,秦奶奶却语焉不详。
原来,秦奶奶与老伴育有一子两女,儿子已去世。自老伴离世后,秦奶奶一直跟随小女儿生活,房屋是秦奶奶与老伴的夫妻共同财产,但房屋的产权证却在儿媳杜婷(化名)处。
同时,工作人员还了解到,杜婷母子正在办理秦奶奶的儿子遗留房屋继承相关公证手续。因家庭琐事,秦奶奶与杜婷婆媳关系较为紧张,迟迟未参与继承公证,导致该项公证暂停办理。
一番细致沟通过后,工作人员很快找到事情的症结,焦点不止在房屋的归属问题,更在于婆媳之间的心结未解。
考虑到本案涉及家庭财产纠纷,容易影响家庭和睦,丰都县公证处因案施策,及时启动“公证+调解”服务模式,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资深公证员参与调解工作,在征得双方同意后,邀请秦奶奶、儿媳杜婷及其他家庭成员到公证处面对面进行调解,在公证员的见证下,双方就秦奶奶的赡养问题及遗产继承达成一致意见。
最终,秦奶奶与儿媳杜婷握手言和,相互配合完成了遗嘱公证和继承公证的所有手续。
近年来,丰都县司法局不断“前移”公证服务触角,创新公证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有效助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累计提供“调解+公证”服务160件。
开辟“绿色通道”纾民困
“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一通来自某部队现役军人杨睿(化名)的咨询电话打到了丰都县公证处。
工作人员从电话里了解到,小何系某部队现役军人,于家中突发疾病不幸去世。因小何的父母年迈,杨睿作为小何的好友,便协助其父母办理身后事。
按照相关规定,小何的父母需同时在场办理遗产继承相关手续。但小何的爷爷奶奶经受不住孙子病故的打击,相继病倒,卧床不起,需时时有人在身旁照料,致使小何父母无法一同前往公证处办理遗产继承相关事宜。
知悉相关情况后,丰都县公证处当即为小何父母开辟“绿色通道”,一方面向派出所核实相关资料,一方面联系小何的父亲前往公证处现场办理手续,同时还通过线上公证平台为小何的母亲办理手续,并于当日出具公证书。
民生“关键小事”,件件都是“头等大事”。近年来,丰都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服务,通过精简公证办证程序、拓展公证服务领域、持续优化便民服务等创新机制,推出“线上线下协同办证”“小额简便程序”等公证服务,真正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有效解决群众耗时长、多次跑、取证难等问题。
践行“公证为民”暖人心
“感谢公证处鼎力相助,顺利解决历史问题。”
“终于等到这一天,这才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
丰都县城搬迁时,原丰都县移民开发公司安置的百余户住宅和门面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办理产权证,不少市民怨声载道。
今年1月,这百余户安置房屋办理产权证的事宜进入确权阶段,但因时间久远、合同不规范、房屋转让多次、合同相对方死亡、房屋改建等复杂情况,原丰都县移民开发公司的承受单位丰都县文旅集团在确权工作中困难重重。
了解这一情况后,丰都县公证处积极与丰都县文旅集团及相关单位沟通,提出“综合法律服务”工作方案,并组建工作专班。
专班工作人员连续多日连轴转,大量实地走访、查阅档案,为确权当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公证服务,顺利向丰都县文旅集团交付一百多份法律意见书。
近年来,丰都县司法局致力将“公证为民”落到实处,为特殊群体上门服务124件,延时服务386件,免费代办服务146件,涉及群众400余人的综合服务3件,将公证服务办理到百姓心坎里。
“接下来,将继续深度挖潜为民办实事举措,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丰都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群众需求,在公证公益法律服务和“放管服”改革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真正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