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司法

一线解纷人 | “和姐”调解暖民心 为民服务零距离

日期: 2024-05-13
字体:

一份份定分止争的协议,一段段暖人心怀的话语,一次次付诸行动的排解调处······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定分止争,将矛盾化解在诉前,他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守护者、践行公平正义的倡导者、更是“枫桥经验”的践行者。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重庆市司法局开设“一线解纷人”专栏,陆续推出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一线的先进典型人物,集中展示他们扎根基层、忠诚履职、服务群众的故事。



“这个结果我很满意,感谢你们的帮助!”


日前,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和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因退租押金产生矛盾的租客王先生和房东秦女士达成和解,双方握手言和,并向调解员邢晓霞表示感谢。


邢晓霞,女,42岁,重庆两江新区人和司法所所长,重庆市渝北区人和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她秉持初心牵头成立人和街道“和姐”调解室,成为“和姐”中的一员。


她带领“和姐”促调解,及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先后获评2021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爱民模范”、2022年两江新区巾帼建功标兵、2023年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等荣誉。


和顺至祥有担当 做好矛盾纠纷“灭火员”

“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没想到政府能为老百姓做这么多事。”伤者家属紧紧握住调解员的手,激动地鞠躬感谢。


原来是人和辖区内一物业小区外墙维修时,施工单位一负责人不慎高空坠落死亡,死者家属从外地赴渝,采取拉横幅、堵门等激烈行为赔偿,死者配偶因情绪激动发生晕厥,被紧急送往医院。


情况紧急,邢晓霞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和法律顾问组成调解队伍,同时联系上级单位到现场办公、协助死者家属申请工伤认定,并进一步加强与物业单位沟通。通过近20天的努力,最终促双方达成和解。


5年来,邢晓霞累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191次,案件涉及人身损害、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个方面。


言和意顺暖民心 做好和谐邻里“联络员”

“你养的鸡,不仅有很浓的鸡屎味还一直打鸣,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因为养鸡引起的邻里纠纷,人和街道居民王女士和楼下邻居积怨已久。


“本来就是小矛盾,事实也比较清晰,大家能坐下来面对面和气沟通才好解决。”邢晓霞了解情况后急忙劝解。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她积极协调街道物管、综合执法大队和物管公司等多个部门,顺利为双方当事人搭建和谐的沟通平台。


“之前大家都不愿意坐下来好好沟通,但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都是老邻居了,何必为了这点小事闹成这样子,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经过反复调停、沟通,双方当事人都认识到了自己行为过激。与此同时,双方还签署了调解协议,在社区监督下当场履行,最终“养鸡”事件告一段落。


“作为一名调解员,一方面要与当事人共情,让其吐出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解决老百姓的事情。只要双方心平气顺了,被调解人的诉求各自得到回应,矛盾自然就解决了。”邢晓霞分享道。


溯源治理聚合力做好法律服务“引导员”

“这次我们两家闹矛盾,就是吃了不懂法律知识的亏,以后一定依法办事。”


“这次合同纠纷涉及很多法律专业知识,感谢人和街道的帮忙,解决了我们公司的燃眉之急!”


······


将普法“钻头”深入到矛盾前端,在调解之中普法,在普法之中调解,人和司法所立足“和姐”调解室品牌,通过溯源治理,一幕幕温馨的调解画面时常上演。


如何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法律需求?人和司法所用“调解+”给出了回答。


“‘调解+’就是将调解工作中融入普法、法律援助、公证等合力,因人制宜、因事制宜,让矛盾纠纷有地可调、有方可寻、有法可解。”邢晓霞说。


为此,人和司法所在调解矛盾时,时常组织人民调解员、公证员、社区网格员等,共同参与纠纷化解,通过讲情、讲理、讲法“三讲”调解法,构建矛盾调处全链条平台。


此外,人和司法所还充分利用社区治理指挥中心、警务室等平台,做大“和姐”工作品牌,建立了1个街道“和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和姐驿站”,在家门口为群众提供矛盾调处、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打通法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扎根基层,做亮“和姐”调解品牌,助推区域治理现代化建设。”重庆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两江新区将持续把人民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