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谐马”法治服务队成为歇马街道街头巷尾的一道新“枫”景
“张婆婆,天气冷了要注意身体哦,最近楼上邻居房屋没有漏水了噻?”
“上次多亏有你们调解,不然这个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近日,歇马街道歇马社区居民张婆婆向正在开展普法宣传的“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热情地表示感谢。前段时间,张婆婆因楼上住户房屋漏水问题,与楼上住户争执不休。“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了解情况后,积极参与调解,及时化解了该起邻里纠纷。
近年来,为推进辖区平安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歇马司法所传承创新“枫桥经验”,整合各方法治力量,组建“谐马”法治服务队,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开展法治宣传、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积极为歇马街道以及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提供法治保障。
如今,“谐马”法治服务队已成为活跃在歇马街道街头巷尾的一道新“枫”景。
▲歇马司法所指导红岩社区推进做好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
矛盾解纷快速处置风险化解在萌芽
“马大姐,快点来,我们社区欣和佳园居民申某因为赡养老人问题与其家人发生争执,请你一起来调解一下。”歇马街道欣和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无果后,随即给“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马守容打电话寻求帮助。
原来,哥哥申某承担了对父亲生活上的赡养义务,料理父亲起居生活,同时与弟弟达成约定——由弟弟每月支付500元的赡养费交予哥哥申某。但近日,父亲因患病住院急需医疗费用,申某认为500元的赡养费用不足以支付父亲的医疗费,想要弟弟支付部分医疗费用,而弟弟不愿意承担医疗费用,双方为此争执不休。
马大姐赶到现场,详细了解了申某与弟弟双方家庭收入情况,并面对面核算出此次医疗费用。本着保障亲情、维护家庭和谐的原则,马大姐耐心劝导、释法析理、居中调解,解开了双方思想疙瘩。申某弟弟答应给付一定的医疗费用,申某对给付金额表示认同,兄弟双方纠纷就此化解。
近年来,歇马司法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推动矛盾解纷快速处置。一方面,搭建“谐马”法治服务矩阵。健全与街道平安办、派出所和各村(社区)的沟通联系机制,当任一单位(部门)发现矛盾隐患和不稳定因素时,立即发出协同指令。另一方面,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将各级调委会排查到的矛盾纠纷,及时分类处置,精准对接“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法治资源集约发力多元共治解难题
“我们单位答应给付赔偿款,但是希望能够在第三方的见证下转账。”近日,歇马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辖区内某公司的求助电话。
原来,职工李某在单位工作期间发生意外,李某家属要求该单位给予赔偿,公司认定调查后同意赔偿,不过希望在第三方见证下支付赔偿款。
“谐马”法治服务队接到指令后,随即派出有群众基础、熟悉群众工作的人大代表调解员共同参与案件调解,最终在多方共同见证下,李某家属成功拿到了公司赔偿款,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一直以来,歇马司法所在歇马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深化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增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推动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一方面,集约法治力量。整合北碚公证员、歇马派出所民警、法律工作者、代表委员调解团成员、“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等法治力量,组建21支“谐马”法治服务队。另一方面,推进融合共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推进诉调、访调、警调三调对接,试点开展公证调解,稳步推进融合共建,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齐抓共管。
法治服务“精准滴灌”满足群众“订单”需求
“您好,我们希望普法工作人员能够来到村里,面对面为村民普及法律知识。”
“收到,我们将尽快安排‘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前往虎头村。”
近日,歇马司法所工作人员收到了来自歇马街道虎头村驻村组长的“订单”。歇马司法所接到申请后,随即把“订单”派发给“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收到“订单”后,按时前往虎头村开展普法讲座。
原来,正在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虎头村,为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高村民法治素养,想要邀请歇马街道“谐马”法治服务队成员来到虎头村开展普法讲座,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
据悉,歇马司法所提供“精准滴灌”式法治服务,实现法律服务全域化。一方面,提升普法质效。推进“1+N”联动法治宣传机制,开展法治宣传50余次。针对服务对象需求,提供个性化“法治菜单”,实现从单向式、输入式向互动式、靶向式转变。另一方面,拓展服务半径。构建街道、村(社区)、网格(小区)三级“谐马”法治服务网络,形成15分钟法律服务圈。大力推广重庆村居法务平台,提供线上法律咨询15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