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万州区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经营主体之“赢”,将法治延伸到企业“产业链”,打造惠企利民“法治引擎”,成为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标志性“法护营商”硬核成果。
2023年,万州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数量达14.07万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56.7亿元,同比增长32%,占全区工业产值的55%,增速稳居重庆市第一。
▲工作人员走访农户
划出“边界线” 让营商环境有“高度”
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的软实力,更是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万州区以“全力抓好示范创建,打造法治万州新名片”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主基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区委、区政府重点项目,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15名副厅级领导为副组长、44个区级部门和52个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领导小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着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步入“快车道”。
2023年以来,万州区组织419名新提任领导干部参加法治理论知识考试,组织全区25946名干部职工参加网络法治理论考试暨线上旁听庭审,提升领导干部法律素养;采取“实地+书面督察”的方式对执法单位实行督察全覆盖。综合运用谈心谈话、约谈提醒、警示教育等方式,让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并签订廉政责任书;举办行政执法资格培训,累计培训执法人员2600余人次,发放执法证件2453本。
托起“公平秤” 让营商环境有“温度”
“非常感谢执法部门的理解!我再次感受到,现在交通运输执法部门的执法措施真的更有人情味了!”近日,万州区汽车运输集团第三公司负责人拉着万州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谢晗的手感慨万千。
原来,万州区交通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在白羊镇开展执法检查时发现,万州区汽车运输集团第三公司驾驶员牟某驾驶的小型普通客车存在涉嫌违法使用的行为。执法人员立即要求运输公司进行整改,按照规定应处以200元以上800元以下罚款。执法人员调查发现,该车辆是首次违法,应当由运输企业主动改正,自我纠错。最终,万州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决定对其不予行政处罚。
为了将执法权力牢牢锁定在法治轨道上,万州区持续推动数字赋能、人性执法、高效服务,让执法检查更高效、司法保障更高效。
2023年,万州区司法行政、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非现场监管和柔性执法,推进“进一次门、查多项事”联合执法,协同21个部门开展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29个,并逐步推进打造“无证明城市”。建立涉企容错纠错机制,实现食品安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等10个领域非现场监管,推动了跨部门联合行政执法检查,制定涉企联合行政执法检查计划132次,开展柔性执法5万余件次。
蹚出“新路子” 让营商环境有“速度”
万州区长岭镇青石村以打造“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200亩优质茶园,集茶叶基地、加工、体验、休闲、观光、购物、文化和乡村旅游为一体。市律协万州分会组成律师团队通过“问诊”“问需”“问效”的方式对万州区江南茶厂进行了“法治体检”,对“法治体检”报告中发现的劳动用工隐患、风险,依法依规进行了整改,对销售合同进行了规范。
据了解,万州区司法局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枢纽的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整合各调委会,在52个司法所开启行政复议案件“全流程调解”模式。
2023年以来,万州区共服务企业500余家,重点项目20余个,开展涉企法治宣讲近300场,处理法律问题近2000件次,为企业出具风险提示和法律建议近1000件次,形成法治体检报告400余份。
在改革创新中,万州区将持续用法治为各类市场主体架起一张“防护网”,争当“主攻手”,勇做“破局者”,当好“店小二”,让企业经营更有安全感,让百姓幸福之路凸显新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