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司法

群众矛盾群众调 百姓纠纷百姓解

日期: 2024-01-08
字体:

金凤镇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腹地,近年来开发建设大提速,矛盾纠纷多发频发。该镇以“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为准则,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基层调解,打造基层解纷群工队伍,推动化解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实现了“群众矛盾群众调,百姓纠纷百姓解”,群众满意率达99%。

发动群众解纷力量汇聚在“家门口”


各级党组织动员党员干部人人当“群工员”,带动群众参与一线调解。
01群众中点将变群众骨干为解纷能手

通过组织动员、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等途径,从群众中吸纳有威望、能担当、愿奉献的先进代表,如群团骨干、“五老”志愿者、新乡贤、楼栋管家、企业管理人员等,成为一线调解员,打造一支1000余名的高素质基层解纷队伍,实现楼院、市场主体全覆盖。印制典型调解案例4辑,作为培训教材;每周实战模拟,专业调解员一线培训,让千名群工员成为基层解纷的行家里手。

02家门口设点变群众聚居点为解纷前哨站

聚焦“琐事不出门,小事不出院”工作目标,在人员密集的院落、楼栋、工地、车站、企业等一线设置150个“群工点”,点上群工员每人联系10余户群众,通过每周楼栋院坝会、每月小区议事会、每季度民情分析会等开展诉求收集、法治宣传、纠纷研判,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摆事实、讲道理的“解纷平台”。

03群工点比拼变“被动管”为“主动治”

群工点牵头,组建美丽宜居共建会,每月开展“五美家庭”星级评选,将解纷数作为硬指标。推行群工员积分制,每季度对群工员工作进行晾晒比拼,表彰奖励,每年开展“最美群工员”评选,实现群工员由“被动管”变“主动治”,带动群众由“政府管”变“群众治”。


依靠群众苗头问题掌握在“日常里”


千名群工员根植群众,实时掌握苗头问题。

01线上线下集民意

在群众聚居点公示群工员信息及职责,依托微信群、群工服务小程序、“12345”热线、“141”网格上报等渠道,线上线下收集群众意见诉求。

02随时随地记要情

群工员每日联系重点户,茶余饭后不定时走家串户,每月至少全覆盖走访一次包联户,及时了解掌握苗头问题,实时记录、动态上报,第一时间预警反馈。

03交心谈心找根源

利用“脸熟、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群工员通过“串门”“散步”“喝坝坝茶”等方式,问家长里短,听所需所盼,寻矛盾起因,为精准有效化解做准备、找方法,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贴近群众纠纷化解落脚在“满意上”


群工点运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分类化解,尽力让当事人满意。
01小事讲“情”

对斗气、拌嘴等“易、小、初”纠纷,坚持“四个一”(一把椅子、一杯热茶、一张笑脸、一句暖言)温情解纷,用“摆龙门阵”等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平复当事人情绪,引导其换位思考,实现就地及时解纷。

02大事用“法”

对征地拆迁、损害赔偿、劳动工资等“杂、重、大”纠纷,引入法律志愿者、驻片民警和法官等法治力量,用真实案例给当事人普法、释法,依法解纷。

03难事共“解”

对历史遗留问题、多跨复杂、涉群体性等“难、复、群”纠纷,针对性组织政法、社保等有关部门、涉事单位、代表委员等会商研判、联合解纷。通过积极探索更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途径和方法,走出一条“离得近、叫得应、接地气”的矛盾纠纷调解新路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