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怠行致远 奋楫扬帆谱新篇 渝中区奋力答好“八五”普法中期答卷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司法局、市普法办的统筹下,渝中区坚持以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抓手,推动工作机制有效运行,基层法治建设不断深化,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八五”普法规划中期目标任务有效落实,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以思想护航法治建设为引领
推动宪法法律宣传入脑入心
01
坚持思想引领
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法治运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等活动,法治工作部门“大课+小课”“视频+现场”相融合实施全战线、全覆盖培训轮训100余场次,形成理论成果60余篇。
02
践行法治为民
聚焦民生需求,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12·4”宪法宣传周、宪法进万家、主题公益集市等系列活动,利用解放碑商圈WFC楼体大屏开展宪法主题公益灯光宣传活动,让宪法宣传更加深入人心。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宪法宣誓活动176人次。开展“民法典宣传月”主题活动、“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律师行业辩论赛、民法典有奖竞答等活动。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国家安全等专项普法活动,用多种形式传播法律知识。
▲WFC楼体宪法宣传灯光秀
03
服务中心大局
聚焦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社会高效能治理,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长江保护法、社会治理等专题宣传活动120余场次。出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10条措施,走访辖区民营企业50余家,组建“百名律师服务民营经济法律服务团”,常态化开展“问需于企”“法治体检”活动100余场次,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围绕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推动重庆中央法务区建设,以高质量法律服务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重庆提供有效支撑,获司法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关注报道。
以公民法治素养提升为抓手
推动全民守法普法落实落细
01
抓好“关键少数”
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示范作用
将学习宪法法律列为党(工)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将法治教育列入区委党校(行政院校)必修课程,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严格落实新提任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等制度。“八五”普法开展以来,组织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考试81人次,组织参加法治理论知识考试2.4万人次,考试合格率达100%。
02
抓好“关键时期”
持续推进青少年学法懂法
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服务范围,全区中小学每周开设2~3节道德与法治课,全面落实课时、计划、教材和师资。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组织开展“莎姐普法进校园”“小公民法治课堂”“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等青少年法治宣传活动800余场次。创新开展渝中区中学生法治辩论赛受到市司法局、市关工委充分肯定。选聘“法治副校长”143人,实现全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展法治副校长授课100余场次。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渝中区第三届中学生法治辩论赛
03
抓实“关键群体”
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分层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全区执法人员开展通用法律知识培训考试,累计学习5.4万课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宣传,组织开展“法律进企业”等活动100余次。聚焦妇女、老年人、残疾人、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护,组织相关部门联动开展“三八妇女节维权周”、外卖送法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渝中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成效显著被央广网宣传报道。
▲“送法进企业”活动现场
以德法相融普治并举为路径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常态长效
01
持续深化法治社区建设
深入实施“五治融合”行动,以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为载体,引领带动基层法治建设,截至目前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50个。全面推进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训、管理和使用,采取“网络+现场”的方式进行授课,录制法律明白人网课7期,培养法律明白人416人。扎实开展社区“法律之家”建设,制定《渝中区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方案》等文件,结合“状元法治步道”等法治元素,在全区重点打造3个各具特色的社区“法律之家”。
02
持续深化行业依法治理
深化“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行业创建活动,渝中区两所学校入选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深化依法治网,制定网信法治建设任务清单,持续推进“净网”、网络安全宣传周、“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网信“法”言征集等系列专项活动,拟定《重庆市渝中区网络执法联动协调机制(试行)》,强化网上行为主体和行业的法治意识。《你好,陌生人》获全市网络安全普法短视频征集评选展播活动二等奖,《“微情景剧”网络普法 打通防养老诈骗宣传“最后一公里”》案例获评重庆市2022年度网络普法十大创新案例。
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核心
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有声有色
01
拓展新媒体普法平台
打造全区立体式普法公众号网络矩阵,打造“1个普法公众号+90个公共法律服务平台+N个单位宣传平台”的普法平台网络。创新普法宣传模式,设置行政复议、民法典等普法视频手机铃声。制作《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治渝中,阳光复议》等法治动漫公益广告94期,在重庆电视台5个频道滚动播放,吸引千万重庆市民观看,上传至“学习强国”单视频点击浏览量达100万。邀请优秀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录制法治微课堂43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安全知识等有奖竞答活动20余期,共计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其中,形成新媒体普法、群众学法、成效检验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2022年渝中区律师行业辩论赛现场
02
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全面融入宪法、民法典等元素和内容,建成法治公园、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莎姐法治工作站、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等法治教育基地,拓宽街道、社区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如“人口文化浮雕墙”等。创新打造法治楼栋,统筹律师力量为老旧小区居民提供全天候法律服务,被法治日报宣传报道。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动态管理和作用发挥,开展文艺演出、“援法议事”、咨询宣传等活动,创新开展“小巷茶评会”“城墙故事会”“百姓讲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提升阵地服务和教育引导群众实效。微视频《反诈森林》《正确处理口罩》分别获川渝法治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二等奖和优秀奖。
▲“小巷茶评会”—反诈骗“评案说法”现场
以大普法格局构建为重点
推动普法责任制压紧压实
01
加强统筹谋划
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区人大常委会作出《重庆市渝中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及时调整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成员,每年印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和总结,布置阶段工作任务,确保普法任务按期推进。加强考核督促,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区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将“八五”普法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实现全区考核单位全覆盖。将述法与述职述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紧压实“一把手”法治建设责任。
02
压实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和以案释法制度,制发《关于做好“以案释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开展普法任务项目化管理、普法年度计划申报实施、普法工作年度总结,编制普法责任清单并动态调整,涉及单位56个、明确任务260余项。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常态化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让执法司法全过程成为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03
加强组织保障
将普法工作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普法工作财政预算保障动态调整机制。健立区级、街道、社区三级普法组织网络体系,培育壮大“八五”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全区各相关单位组建了包括干部、志愿者等在内的普法宣讲队伍,累计开展“法治讲堂”“法官进社区”“法律明白人讲法”等法治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从全区青年普法志愿者中推荐150 名志愿者加入青年普法志愿者服务团,共涉及 38 个单位和11家律师事务所,创新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法治宣讲活动,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下一步,渝中区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法治渝中建设目标任务,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普法工作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融入社会基层治理、融入基层法治实践,不断将“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向纵深推进,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区蔚然成风,奋力谱写法治渝中建设新篇章!
来 源:渝中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