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政府建设 | 南川区剑指“最难办事科室”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今年2月13日,南川区2022年下半年“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结果公示,区自来水公司市场营销部、渝川燃气公司南川分公司营销部等10个科室“上榜”。
“‘上榜’名单再没得我们,心里总算踏实了。”南川区民政局殡仪馆有关负责人说,两次“上榜”的经历至今让他仍心有余悸,他们增添10余项服务举措,才成功摘掉“最差”帽子。
近年来,南川区推行“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最差行政效能乡镇(街道)大家评”行政权力监督机制,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提升行政权力监督效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干部的“紧张指数”换取了地方的“发展指数”和群众的“满意指数”。
制定规则倒逼依法履职
当“评最优”遇上“佛系”干部时,正向激励往往会大打折扣。南川区创新“评最差”,不断完善评议规则,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科室看似权力不大,实则是法律法规的关键执行者,常常产生“中梗阻”现象。为此,南川区将户政、交通等35个职能部门(单位)的102个科室作为参评对象,做到全区具有行政审批及服务职能的部门科室全覆盖。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细化为“冷、懒、推、乱、贪”5种表现和22个具体事例,形成负面清单,每半年评出10个“最难办事科室”。
把控过程确保客观公正
传统的考评监督多为内部监督,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互“行方便”现象。南川区通过外部监督、负面反馈、逆向追查,严格过程把控,确保评议公开公平公正。
评议前充分发动群众,借助报、台、网提前15天发布评议公告。筛选出与参评科室业务接触最多的市场主体、服务对象、党风政风监督员等,建立参评人员数据库,并请群众匿名为参评科室打分。
评议中保证客观准确。在全区统一公开发布102个科室的权责清单,评议中群众对照清单,列举最难办事具体事例,既防止随意评价,又为后期整改提供方向。在评议后加强监管计票。在计票环节,坚持随机抽取监督员、评议人员,坚决防止刷票。
运用结果促进整改提升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人。南川区切实加强结果运用、问题整改,真正达到以评促改目的。
即评即用。评议结果直接影响“面子”“票子”“帽子”。评出最难办事的10个科室在全区通报;评议结果与绩效奖励挂钩;连续两次前3名的免去科室负责人职务,连续3次前3名的免去分管领导职务。截至目前,已评议22次,谈话提醒343人次,免职和纪律处分6人,多名拟提拔干部暂缓提拔。
即评即改。有关单位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10个最难办事的科室人员分级分类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和教育整顿。区委组建暗访督查组回访跟踪,检验整改成效。
即评即建。区委组织法治观察团,针对评议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依法行政的法律建议,推动长效机制建设,真正实现从“群众围绕窗口转”到“窗口围绕群众转”的转变。比如,区公安局车管所通过增设考点等措施,切实解决群众考证难问题;区不动产登记中心设立雷锋岗等暖心服务。